2025年02月27日
第05版:文化周口·聚焦 PDF版

張伯駒筆下的梅蘭芳

任動

在京劇界,梅蘭芳與余叔巖、楊小樓并稱為“三大賢”。梅蘭芳(1894年~1961年),字畹華,別署綴玉軒主人,江蘇泰州人,生于北京。梅蘭芳發(fā)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(shù),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(fēng)格的藝術(shù)流派,世稱“梅派”,在中國戲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關(guān)于梅蘭芳,有學(xué)者評價:“交滿天下、譽滿天下,而沒有謗滿天下的人物。遇見過幾多風(fēng)險、閃躲騰挪,終能全身而退,成為真正的‘德藝雙馨’的梨園班頭?!?/p>

梅蘭芳還與尚小云、荀慧生、程硯秋,被譽為京劇“四大名旦”。被京劇同仁稱為“百科全書”和“通天教主”的王瑤卿,曾對“四大名旦”各有一字之評,甚為恰當(dāng),在梨園界廣為流傳。王瑤卿對梅蘭芳評一“樣”字,謂其扮相雍容華貴,儼若天神,無人可比,張伯駒專門寫詩記之:“嚴(yán)妝儀態(tài)誰能比?此是梨園富貴花?!?/p>

對于有氣節(jié)之人,張伯駒是非常敬重的。張伯駒詩曰:“感時濺淚對烽煙,繞樹驚烏少一椽。民族獨存真氣節(jié),謀生賣畫隱南天。”這首詩講的是,盧溝橋事變,抗日戰(zhàn)爭全面爆發(fā)以后,梅蘭芳隱居香港,靠賣畫為生,生活極其艱難,卻始終未演劇,保持了中國人的氣節(jié)。張伯駒由衷贊嘆:“京滬梨園中人,獨保民族氣節(jié)者,惟畹華、叔巖兩人而已?!?/p>

梅蘭芳隱居香港時,主要靠賣畫為生,此可見梅蘭芳擅畫,其“工畫佛像,藏有明佛像冊,常臨摹”。1932年,梅蘭芳曾贈給張伯駒臨摹畫像一幅,為張伯駒35歲生日賀壽。因為梅蘭芳夫婦愛貓,張伯駒亦愛貓,所以梅蘭芳贈張伯駒的畫像,“特摹冊中一佛像,身披袈裟,坐榻上,右手抱一貓。畫幅藏經(jīng)紙,乾隆尺高一尺七寸許,寬一尺一寸許,墨筆線條工細。楷書款‘壬申元月敬摹明首尊者像為伯駒先生長壽,梅蘭芳識于綴玉軒’,為黃秋岳所代書”。張伯駒對此臨摹畫像,甚為珍愛。多年之后,張伯駒重觀此畫像,揮筆寫道:“畫迄今三十二年,余尚珍藏篋中,而畹華墓木已拱矣。追憶前塵,能無慨然?!睆埐x睹物思人,感慨良多,既寫出了他對畫像的珍愛,也表達了對摯友的追思。

張伯駒醉心傳統(tǒng)戲曲藝術(shù),為京劇“名票”,盡人皆知,有“票友大王”“天下第一名票”“當(dāng)世票友耆宿”“票界名宿”等美譽。張伯駒的散文隨筆《北平國劇學(xué)會緣起》,記載了梅蘭芳的若干行跡,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。從此文來看,北平國劇學(xué)會于1931年11月,在北平虎坊橋成立。張伯駒與梅蘭芳、余叔巖等,皆為國劇學(xué)會理事。學(xué)會設(shè)有總務(wù)組、指導(dǎo)組、編輯組、審查組。張伯駒與王孟鐘任審查組主任,“出版《國劇叢刊》《國劇畫報》《戲曲大辭典》,成績頗有可觀”。所有這些,都是研究中國京劇史的重要參考。

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平國劇學(xué)會曾演出《八蠟廟》,梅蘭芳飾演褚彪,“畹華演戲帶髯口,則為平生第一次也”。我們都知道,梅蘭芳為京劇“四大名旦”之首。髯口,則是戲曲中胡須的象征物。作為著名旦角,梅蘭芳演戲帶髯口,確屬罕見。

清代稱大學(xué)士為“中堂”,到了清末,凡官至尚書者皆稱“中堂”,蓋因:“大學(xué)士設(shè)座在翰林院正堂之中,故有是稱?!睆埐x曾披露:“梅蘭芳之夫人福芝芳女士綽號中堂,凡與梅氏友好之較近者,對福皆以中堂呼之。”在梅蘭芳的朋友圈,其夫人福芝芳女士,亦被稱呼“中堂”,此為梨園界一則極其有趣的掌故。但是,“未知何以有此綽號,京劇界后輩不知也”。張伯駒只談?wù)乒识会屆鱾€中原委,顯得余韻裊裊,頗能引發(fā)后人探幽發(fā)微之雅興。

福芝芳仙逝,張伯駒敬獻挽聯(lián)曰:“并氣同芳,入室芝蘭成眷屬;還珠合鏡,升天梅福是神仙。”不僅對仗工穩(wěn),而且巧妙地將梅蘭芳、福芝芳的名字盡數(shù)嵌入,由此可見張伯駒的高超才情與對摯友的深切懷念。

2025-02-27 2 2 周口晚報 content_268273.html 1 張伯駒筆下的梅蘭芳 /enpproperty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