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04月01日
第04版:悅讀 PDF版

蘇軾父子情

□劉江濱

“無官一身輕”,此語廣為人知,其實(shí)緊接著還有下一句“有子萬事足”。其出處源自蘇軾。在海南儋州貶謫地,年逾花甲的蘇軾,喜聞弟弟蘇轍添了第四個(gè)孫子,欣然作詩《借前韻賀子由生第四孫斗老》祝賀,其中便有這兩句。他還在詩后自注:“吾與子由共九孫男矣。”經(jīng)歷了一生宦海沉浮、仕途蹭蹬,蘇軾喟然徹悟:不做官一身輕松,有子孫繞膝的天倫之樂,萬事足矣。

蘇軾生有四子:蘇邁、蘇迨、蘇過、蘇遁,沒有女兒。幼子蘇遁未成年,只活了十個(gè)月。蘇遁生于黃州,母親是蘇軾的侍妾王朝云。時(shí)年蘇軾四十九歲,老生兒,格外珍愛。幼兒眉眼酷似老爹,頎然穎異,給“吾老常鮮歡”的蘇軾帶來許多歡笑??上В@孩子在蘇軾由黃州量移汝州途中,病亡于金陵。蘇軾“作二詩哭之”,云:“歸來懷抱空,老淚如瀉水?!彪m然此兒命短,滿月之時(shí)卻讓蘇軾留下了一首傳誦千載的名篇《洗兒戲作》:“人皆養(yǎng)子望聰明,我被聰明誤一生。惟愿孩兒愚且魯,無災(zāi)無難到公卿?!?/p>

長子蘇邁,蘇軾原配夫人王弗所生。七歲就沒了親娘,好在繼母王閏之是母親的堂妹,將其視若己出,這一點(diǎn)令蘇軾倍感欣慰。蘇邁性格沉穩(wěn),和二弟蘇迨相差十一歲,作為長子,一直是全家的頂梁柱。烏臺(tái)詩案爆發(fā),蘇軾由湖州被押解到京師,蘇邁只身相隨。二人暗中約定,蘇邁往獄中送飯只有菜和肉,如收到兇訊,則只送魚。過了一個(gè)月,蘇邁去陳留求糧,委托一親戚送飯,卻忘了交代那個(gè)約定,偏偏親戚出于好意就烹了魚送到牢中。蘇軾看到大驚,以為必死,遂給蘇轍寫了兩首“遺詩”。蘇邁這個(gè)疏忽讓父親嚇個(gè)半死。

元豐七年六月,蘇邁出任饒州德興縣尉,蘇軾送他到湖口,順便游覽了石鐘山,并寫下名篇《石鐘山記》。臨別,他送給兒子一方硯臺(tái),作《邁硯銘》。蘇邁為官頗有政聲,蘇軾曾給朋友陳季常寫信:“長子邁作吏,頗有父風(fēng)。”

次子蘇迨、三子蘇過,皆為蘇軾第二任妻子王閏之所生。蘇迨相貌奇特,腦袋長,額角尖,愛給人起外號的蘇軾,遂以“長頭”呼之。蘇迨打小體弱多病,四歲還不會(huì)走路,需人抱著或背著,這成了蘇軾夫婦的一件心事。蘇軾任杭州通判時(shí),認(rèn)識(shí)了高僧辯才法師,請他給蘇迨祝禱摩頂,結(jié)果,“起走趁奔鹿”,蘇迨能像小鹿一樣奔跑了。蘇軾稱“諸子惟迨,好學(xué)而剛”“迨好學(xué),知為楚辭,有世外奇志”,對次子憐惜有加。

蘇迨十六歲那年,隨父親去登州赴任,途遇大風(fēng),寫了一首《淮口遇風(fēng)》。蘇軾看后大加贊許,寫詩唱和,不惜貶損自己:“我詩如病驥,悲鳴向衰草。有兒真驥子,一噴群馬倒?!碧K軾自稱“譽(yù)兒有癖”,孩子們每有一點(diǎn)成績輒不吝夸贊鼓勵(lì)。這與陶淵明完全相反,陶淵明曾作《責(zé)子》詩,對五個(gè)兒子的頑劣淘氣一通數(shù)落,夸張戲謔中也見慈父心腸。

元祐初年,蘇軾出面為蘇迨求婚,娶歐陽修三子歐陽棐的六女為妻。幾年后六女病故,又續(xù)娶其妹七女。歐陽修是蘇軾的恩師,北宋兩代文壇領(lǐng)袖通過蘇迨聯(lián)姻,結(jié)秦晉之好,傳為一段佳話。

蘇軾一生有三個(gè)貶謫地:黃州、惠州、儋州。在黃州的四年多,三子蘇過還在童年,而惠州、儋州的這七年,蘇過已是大小伙子,一直由他陪伴照顧父親,日常起居,筑房蓋屋,一體承擔(dān)。在海南島,父子二人相依為命,吃盡苦頭,曾一度斷炊,學(xué)“辟谷法”“龜息法”,以對付轆轆饑腸。后來蘇過有詩云:“江邊空忍淚,我亦肝腸繞。崎嶇七年中,云海用浩渺。”“丁年而往,二毛而歸”,從海南島北歸時(shí),蘇過才三十歲,卻已兩鬢斑白了。

盡管陰霾籠罩,愁云慘淡,但屢屢有陽光破空而出。在蘇軾心中,樂觀和堅(jiān)韌是陽光,兒子蘇過更是陽光。他在給朋友的信中說:“幼子過,文益奇,在海外孤寂無聊,過時(shí)出一篇見娛,則為數(shù)日喜,寢食有味?!庇终f:“清明日,聞過誦書,聲節(jié)閑美?!甭爟鹤幼x書如聞樂聲,心情大好。蘇過用山芋給他做了一碗玉糝羹,他大贊香似龍涎、味如牛乳,“色香味皆奇絕”??鋸埖难赞o里是對兒子一片孝心的承情。他還寫詩云:“過子詩似翁,我唱而輒酬。未知陶彭澤,頗有此樂不?”這里又拿陶淵明說事,我們父子倆一唱一和,請問陶縣令,你可有此樂乎?

蘇軾三個(gè)兒子中,蘇過的藝術(shù)成就最高,已成公論。他在父親的身邊最久,耳濡目染得其風(fēng)神真?zhèn)?。一次,蘇軾看了他畫的《枯木竹石圖》,“譽(yù)兒癖”發(fā)作,贊曰:“老可能為竹寫真,小坡今與石傳神?!薄袄峡伞?,指文與可,畫竹名家,蘇軾畫竹也是受其影響。蘇軾將兒子與文與可相提并論,而且“傳神”自然超過了“寫真”。從此,世人皆以“小坡”稱呼蘇過。

(摘自《今晚報(bào)》)

2025-04-01 □劉江濱 1 1 周口日報(bào) content_270360.html 1 蘇軾父子情 /enpproperty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