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冬雪夏荷
我正夢見過大年,猛然聽見一陣“砰、砰、砰”拍打窗戶欞子的聲音,這是小伙伴大年初一早上喊我起床的暗號。沒等奶奶點(diǎn)著燈,我就一個鯉魚打挺,從被窩里翻坐起來了。
奶奶聞聲急忙摸火柴點(diǎn)燈。燈亮?xí)r,我已經(jīng)坐在地鋪邊沿,滿心歡喜地穿嶄新的花靴了。奶奶看著我,不無疼愛地笑道:“看俺這八虎頭小妮子兒,天天早上從蓋地窩里拉都拉不起來,今兒個恁機(jī)靈!”我扭頭咧開小嘴沖奶奶嘿嘿笑著,摸摸自己頭上的小辮子:中!不亂,也不歪!
這可是俺半夜里就扎好的小辮子啊!頭天晚上,我怕第二天早起耽誤過大年這件頭等大事,臨睡前自己就把小辮子辮好了,又戴了好幾朵小布花,順帶也洗了一把小臉兒。
于是,我從地鋪邊沿翻身下地,揉揉眼睛,頭也不梳,臉也不洗,三步并作兩步拉開門插板,打開堂屋門,沖到門外,沖出院子,沖進(jìn)黑黑的夜里,以流星的速度,奔向年三十兒與小伙伴們約定的地點(diǎn)。我們約好,大年初一都要早早起來,挨家挨戶拾落捻炮。等我剎腳站穩(wěn),發(fā)現(xiàn)小伙伴們都已在等我了。
我們這里有個習(xí)俗,大年初一早上不能喊人的名字。因此,我們幾個相互遞了個眼神,很默契地向同一個方向跑去。
實(shí)在是忍不住興奮之情啊!一群小孩子到底還是打開了話匣子,在黑夜里你呼他應(yīng)的,早把喊名字的禁忌拋到九霄云外了。嘴不閑,腿腳也不閑。聽著炮聲,大家你追我趕,一會兒跑東,一會兒跑西。夜還是黑的,你看不清我,我也看不清你。村里偶爾安靜下來,我們站在新年的夜里,跺跺腳、踢踢雪,一門心思盼著誰家的鞭炮快一點(diǎn)響。哪家鞭炮一響,我們就循聲而動,轟隆一聲沖進(jìn)人家院子里。
鞭炮在燃放,不敢靠太近,只得先在院子里找一處隱蔽的地方,遠(yuǎn)遠(yuǎn)地望著鞭炮炸響。一排排鞭炮掛在雪地里,顯得格外紅艷;一串一串的火花,在黑暗中綻放,格外耀眼。我們目不轉(zhuǎn)睛地盯著,盼著響聲快點(diǎn)停。在最后一個鞭炮炸響后,小伙伴們一哄而上,分頭找尋落捻炮。
一家的鞭炮還沒拾完,另一家的炮又噼里啪啦響起來。天色將亮未亮?xí)r,鞭炮聲此起彼伏,連成一片。大年初一的清晨,炮聲陣陣,熱鬧非凡。每個人都興沖沖的,感覺整個村莊都在沸騰。
小伙伴們都忙不過來了,挨家挨戶去拾炮。褂子兜、褲子兜,身上所有的兜,一個個都塞得鼓鼓囊囊、滿滿當(dāng)當(dāng),全是落捻炮。小手上、小臉上都是黑灰色的炮灰,像個花臉小貍貓。大家你看我,我看你,蹦著喊著,指著對方的小臉,嘻嘻哈哈笑個不停。笑聲飄蕩在年節(jié)的天空,歡快而輕盈。
天亮了,大人喊我們回家吃新年的第一頓飯——餃子。早上吃餃子,在我們當(dāng)?shù)氐娜粘@铮荒耆倭逄?,除了大年初一這一天,其余三百六十四天都不會有如此高的待遇。
我跑回家,奶奶已經(jīng)在堂屋等我了。她看見我,急忙遞過來一雙筷子,說:“快點(diǎn)吃吧,餃子快涼了。”小桌上擺著一碗又一碗餃子。我家是個大家族,人多。大年初一的習(xí)俗是成家的晚輩要給長輩送餃子,送大饃或小饃。大爺家、叔伯哥家,都來送。他們都是天不亮就端來了熱騰騰的水餃、白澄澄的大饃。而我看著這么一桌子美食,玩心還在外面沒收回來呢!不過,人也確實(shí)餓了。我接過奶奶端到我嘴邊的一碗餃子,狼吞虎咽地吃起來。人在吃飯,耳朵卻單聽著外面。剛吃了幾個餃子,就聽到有人喊我。我把筷子、碗一放,嘴里嚼著餃子,撒腿就跑了出去。奶奶的喊聲從后面追過來:“咱吃好飯再玩哈……你看看,又跑出去了……”我只當(dāng)沒聽見,小小身影跑成了一溜風(fēng)。
小孩兒慌年。即便再美味的食物,過年這一天,在孩子們面前也都失去了魅力。對孩子來說,大年初一就是穿上新衣過新年,仰頭比比頭上的花子,伸胳膊比比新衣服,抬腳比比新花靴,從頭到腳都是新的,心里美滋滋的。還有,過新年就不用上學(xué)、狠勁玩,這一天,感覺連靈魂都輕松快樂得想飛。
幾個孩子簇?fù)碓谝黄?,圍成圈蹲在地上,從兜里掏出拾來的落捻炮,?guī)規(guī)矩矩地碼成堆,以堆的大小論輸贏。每個人,每一個兜,都磕干打凈。堆大者喜形于色,贏者姿態(tài),不自覺地露出幾分傲嬌,連哈出的寒氣里都是欣喜。
新年,給孩子們帶來無盡的快樂。新年,在孩子們的笑聲里又漸漸走遠(yuǎn)。新年,讓我們的日子越來越接近春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