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09月05日
第05版:文化周口·聚焦 PDF版

包拯陳州放糧

耿險峰

宋元以來,膾炙人口的“包拯陳州放糧”故事,以豫劇、京劇、秦腔、花鼓戲、二人轉、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,在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的舞臺上不斷被演繹、被傳唱,閃耀著藝術的光芒。同時,公正廉明、鐵面無私、恤民為本、執(zhí)法如山的包公,作為公平與正義的化身,深受民間百姓的青睞。

“包拯陳州放糧”的故事之所以流傳甚廣,源自于元代無名氏《陳州糶米》的公案劇?!蛾愔菁g米》,又名《范天章政府差官》《包待制陳州糶米》。該劇中的包拯極具人格魅力,是元雜劇中最為生動有趣的包公形象。該劇劇情跌宕起伏、諧趣橫生,深受百姓喜愛。

劇中講道:宋仁宗之時,陳州“亢旱三年、顆粒無收”“黎民苦楚,幾至相食”,朝廷派了“權豪勢要之家,累代簪纓之子”劉衙內的女婿楊金吾、兒子小衙內劉得中,“前往陳州開倉糶米”。沒想到,二人到了陳州,“飲酒非為,不理正事,貪贓壞法,苦害百姓”。被害人陳州老漢張撇古之子進京(北宋時都城為汴京)找包拯(待制)告狀。此時,楊金吾、劉得中等人在陳州胡作非為之事也傳到了京城。奉圣命,包拯到陳州查案,勢必查清案由,處死貪官,為民伸冤。據(jù)傳,包拯微服私訪,扮作“妓女”的“跟班”入城,時年45歲。為避尊者諱,陳州百姓到了45歲便自稱是進入了“罵年”,此說法隨后在中原地區(qū)流傳開來。

元雜劇《陳州糶米》中的包拯形象和宋時人物包拯高度契合。《宋史》記載,“包拯字希仁,廬州合肥人也”(今安徽合肥肥東),仁宗天圣五年進士,“召權知開封府,遷右司郎中。拯立朝剛毅,貴戚宦官為之斂手,聞者皆憚之”,嘉祐六年任樞密副使,因曾任天章閣待制,人稱“包待制”。包拯,廉潔公正,不附權貴,鐵面無私,殺伐決斷,敢于替百姓申不平,故有“包青天”及“包公”之名,京師有“關節(jié)不到,有閻羅包老”之語(司馬光《涑水紀聞》),其人品和做派深受百姓敬仰。

“包拯陳州放糧”的公案,后來成為古典名著《三俠五義》里的經典故事。《三俠五義》由清代無名氏根據(jù)說書藝人石玉昆說唱的《龍圖公案》及其筆錄本《龍圖耳錄》編寫而成,書中第九回至第十四回講述了包拯(民間稱其為“包公”“包青天”“包待制”)下陳州查賑,為民伸冤,用御賜龍頭鍘鍘殺安樂侯國舅龐昱的故事。

然而,關于“包拯陳州放糧”的公案,《宋史》及同時代的相關筆記小說中卻沒有明確的記載,僅在包拯給宋仁宗的一封奏疏中有所提及,且此奏疏也只見于清順治十七年的《陳州志·請免陳州添折見錢疏》。

疏中記載,陳州自“去冬”至“今年”遭“大雨雪,凍折桑棗等”,朝廷卻以實物折現(xiàn)的方式,“送納見錢”。“送納”規(guī)定,每斗麥子要折算成140文錢上交,而當時市價一斗麥子才50文錢,“誅剝貧民也”;熬制土鹽,每斤要繳納350文錢。包拯稱此“非常暴斂,小民重困,體實非便”,奏請“速賜指揮,若稍稽延,恐無所及”,懇請“免陳州添折見錢”。

從奏疏中可知,包拯當時并不在開封府履職。北宋時期,行政區(qū)劃分為路、州、縣三級,開封屬京東路管轄,陳州歸京西路管轄,陳州和開封屬同級州府。因此,戲曲中包拯以開封府知府的身份下陳州查案的說法并非史實。包拯只有在朝中任職“官拜龍圖閣待制”時,才有可能“奉圣旨令京西路轉運司相度聞奏”。據(jù)史料記載,包拯任天章閣待制不久,就做了諫院諫官,此封奏疏大約寫于彼時。這在清順治十七年的《陳州志·宦級志》“包拯”條目中得以證明:包拯,字希仁,廬州府合肥人。舉進士,除大理評事,歷監(jiān)察御史知諫院,立朝剛毅。時陳饑,朝命貴戚曹某往監(jiān)糶。其人憑寵怙勢,攙秕糠掊剋,民苦不勝。事聞,賜金牌,命拯往廉之。拯潛入陳城,雜郡民中求糶。忤豪貴受羈,因出金牌示之,眾皆震栗。正刑明禁,立糶法,豪貴伏誅,民賴全活。今永積倉乃其監(jiān)糶處也,有司尸祝焉。

此條目中的“包拯”,時任“監(jiān)察御史知諫院”,“監(jiān)糶”之地在陳州“今永積倉”,且“有司尸祝焉”。明代成化年間的《重建包孝肅公廟碑》碑文記述,舊的包公祠在當時陳州的官倉“永積倉”內,此地是“陳州公(包拯)監(jiān)糶之處,除奸革弊,民受其惠,故其祠立于倉中”。 明萬歷年間的《四賢祠碑》碑文記述,“四賢”即指做過淮陽太守的汲黯、做過陳州通判的范仲淹、三次收復陳州失地的岳飛和陳州放糧的包拯。此“四賢”皆有功于陳州百姓,包拯的功德是,賑濟災民,“除奸革弊,民受其惠”。

史料記載與舞臺、小說等表現(xiàn)不同的是,《陳州志》記載的“包拯陳州放糧”故事,“伏誅”的是“貴戚曹某”,既非《三俠五義》里的“安樂侯國舅龐昱”,也非元雜劇《陳州糶米》里的“劉衙內的女婿楊金吾、兒子小衙內劉得中”。

出于百姓喜愛,“包拯陳州放糧”的故事,被后人搬上舞臺,包拯的扮演者呈現(xiàn)出鐵面無私的“黑臉”形象。然而,在宋代正史及筆記小說中,卻沒有包拯“黑臉”特征的記載。在民間,“黑臉”似乎具有異于常人的權威和威懾力?;蛟S是緣于包拯“天性峭嚴,未嘗有笑容”(宋人沈括語)的面部表情,或許是緣于包公斷案時殺伐決斷的情感共鳴,百姓心目中的包拯形象漸漸被定格,且在一些舞臺上得以升華為“黑臉”“月牙形”印記。隨著朝代的更替,尤其是民間傳說的介入,這一形象逐漸被演繹為“包拯是文曲星下凡”的面部特征。相傳,北宋末年,天下大亂,奸臣當?shù)?,民不聊生,玉帝命文曲星下凡?!氨倍分魉溃隙分魃?。凡是天上的星宿下到民間,都要先到南斗星君處注冊,然后取一個臉譜戴上下凡投胎。那天,文曲星來取臉譜,適逢南斗星君和北斗星君正在下棋,把其晾在了一旁。文曲星性子急,等得不耐煩,就順手抓過南斗星君身旁盛臉譜的乾坤袋,從里面摸出一張臉譜,匆匆下界去了。然而,由于走得急,沒有細看,選了個武士臉譜,以至于生下來臉就似黑鍋底。此人,即是后人心目中的包公。包公長大后,勵志篤學,赴京趕考,高中狀元,為官清正,斷案如神,百姓呼作“包公”“包青天”。

“包拯陳州放糧”的故事被人們搬上舞臺,劇情跌宕起伏,劇種亦逐漸多元化,通稱“包公戲”。不同的是,戲劇中的包公已不再是宋時的包拯,而是智慧的化身——半神半凡,既凝聚了百姓對清官清廉自律的企盼,又充滿著對社會公正公平的渴望?!鞍珣颉鼻楣?jié)曲折、是非分明。戲劇中,包拯的臉墨黑如漆,腦門心上一彎新月,俗稱“月形腦門”,學名“太陰腦門”,并被賦予神奇能力:日斷陽、夜斷陰。包拯白天料理人間的案子,夜晚則主持陰間的訟事,而陰陽兩界的“通行證”,就是這“月形腦門”。

2024-09-05 耿險峰 2 2 周口晚報 content_249873.html 1 包拯陳州放糧 /enpproperty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