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01月17日
第06版:副刊 PDF版

天地英雄氣

芷蘭

我崇拜英雄岳飛,也景仰文人岳飛。

岳飛的《滿江紅》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。每到國難當頭、民族危亡之際,《滿江紅》是戰(zhàn)歌,“還我河山”是口號、是旗幟?!熬ūM)忠報國忠孝傳家”的岳飛精神作為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代代傳承,激發(fā)了根植于華夏兒女內(nèi)心深處的愛國主義情懷,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團結奮斗的精神力量。而《古文觀止》收錄的《五岳祠盟記》,可謂是《滿江紅》的姊妹篇。

宋高宗建炎三年,金軍大舉南侵,占領建康,并繼續(xù)南下。次年,岳飛移師宜興,獨自率軍在建康東南一帶阻擊金軍,連戰(zhàn)連捷,收復建康。六月十五日,岳飛回師宜興。在宜興西南張渚鎮(zhèn)五岳祠內(nèi),時年28歲的岳飛題寫了這篇《五岳祠盟記》?!白灾性迨?,夷狄交侵,余發(fā)憤河朔,起自相臺??偘l(fā)從軍,歷二百馀戰(zhàn)?!北藭r,岳飛一腔豪情,志在全殲敵人,“迎二圣歸京闕,取故地上版圖,朝廷無虞,主上奠枕,余之愿也?!泵鎸ξ逶漓簟⒚鎸Α吧衩鳌?,岳飛所立的誓言,也是他畢生的追求。這篇氣壯山河的短文,是英雄的誓言、戰(zhàn)斗的檄文,千載后讀之,仍能感受他那種與敵人血戰(zhàn)到底的英雄氣概?!凹冋磺瑫缙淙?。”岳飛是武將,本不以文辭名世,但若提筆,忠肝義膽,流于行間,《五岳祠盟記》如此,《滿江紅》亦如此。

岳飛一生東征西討、南征北戰(zhàn),性格剛直,想來他是孤獨的。那首作于紹興八年(1138年)宋金議和之時的《小重山》,每每讀來,令人神傷。

昨夜寒蛩不住鳴。驚回千里夢,已三更。起來獨自繞階行。人悄悄,簾外月朧明。

白首為功名。舊山松竹老,阻歸程。欲將心事付瑤琴。知音少,弦斷有誰聽?

紹興六年十一月至紹興七年,岳飛率軍第三次北伐,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國土,形成西起川陜、東到淮北的抗金戰(zhàn)線,準備大舉收復中原,北上滅金。但宋高宗趙構卻起用極力主和的秦檜為相,力主與金國談判議和,并迫害主戰(zhàn)派。秦檜大權在握,朝野上下一片議和之聲。岳飛將內(nèi)心的極度郁悶、極度憤慨,以及無可奈何的復雜心情寫于《小重山》中。著名歷史學家、文學家繆鉞在《靈谿詞說·論岳飛詞》中評論說:“將軍佳作世爭傳,三十功名路八千。一種壯懷能蘊藉,諸君細讀《小重山》。”

《滿江紅》慷慨激昂,《小重山》明麗婉轉(zhuǎn),雖然格調(diào)不同,但是不滿和議、反對投降、收復中原的主題不變?!缎≈厣健泛钗竦氐莱鲈里w心事,抑揚頓挫,卻悲涼悱惻之至。龍榆生《唐五代宋詞選》載:“一種激昂忠憤之氣,讀之使人慷慨。推其志,雖與日月爭光可也。”宋人楊湜在《古今詞話》中亦言:“其《小重山》詞,夢想舊山,悲涼悱惻之至?!?/p>

故國怕回首。夢想舊山,難歸故土,回不去了,此生再也回不去了,空悲切!

對歷史,仿佛有與生俱來的興趣,自少年時代我就有著濃厚的英雄情結,這種情愫一直影響著我。岳飛是英雄,毋庸置疑。岳母刺字,“盡忠報國”四字不只刺在岳飛背上,更刻在了他的心里。高宗手書“精忠岳飛”,是對岳飛的最高褒獎,也是岳家軍的榮耀。第四次北伐時,岳家軍浴血奮戰(zhàn),收復失地;梁興會合太行山的忠義民兵和兩河地區(qū)的英雄豪杰,配合岳飛對金作戰(zhàn),收復中原是民心所向,中興有望。然而,宋高宗和秦檜一日之內(nèi)連下十二道金牌下令班師,北伐功敗垂成。岳飛憤惋泣下,“十年之力,毀于一旦”。心灰意冷的岳飛數(shù)次請求解除自己的兵權??杉幢闼裁炊疾粻?,高宗和秦檜也容不下他。在獄中,面對秦檜等人的迫害,岳飛唯有“天日昭心天日昭心”八個字?!稘M江紅》中的“臣子恨,何時滅”,一語成讖。此恨,是宗澤之恨,是岳飛之恨,也是陸游、辛棄疾之恨;此恨悠悠,延續(xù)百年,直至1234年南宋聯(lián)合蒙古滅金,然而此時離南宋滅亡已經(jīng)不遠了。

我崇拜岳飛,為他的文韜武略,為他的赤膽忠心,為他的“敵未滅,何以家為”,為他的“文官不愛錢,武官不惜死,天下太平矣”?!皟鏊啦徊鹞荩I死不擄掠”,岳飛治軍紀律嚴明,亦關愛將士,把朝廷封賞全部分給部下。他喜愛賢能,禮遇士人,恭順謙和得就像一介書生。這樣的岳飛,襟懷坦蕩,光風霽月。

在我的家鄉(xiāng)周口,聞名全國的太昊陵里就有岳忠武祠。我曾在陽城某個鄉(xiāng)鎮(zhèn)的一座廟宇中看到岳飛像,即便是在門口的偏房,即便偏房有些簡陋,我依然很震撼。為何周口人民對岳飛的感情這么深?

甲辰年,端午時節(jié),直奔太昊陵岳忠武祠。

始建于明代的岳忠武祠俗稱“岳飛觀”,主殿為硬山式前出廊,面闊三間,進深三間。殿前檐柱刻有楹聯(lián):“舊容新貌羲陵美景增輝,愛國盡忠武穆英靈長在?!闭顧M匾為岳飛手書“還我河山”,下為岳飛塑像,威風凜凜。殿外西墻嵌有岳飛手書諸葛亮《出師表》石刻37方和明太祖朱元璋書“純正不曲”“書如其人”石刻2方。

主殿旁是“岳飛事跡展”。關于岳飛生平,我在《宋史》中曾走馬觀花讀過數(shù)遍,然而,卻不如在岳飛觀看到的更直接。我想知道的關于“陳州大捷”的記載就在墻上,圖文并茂,仿佛它們已經(jīng)等了幾百年,一直在等我來。

紹興十年(1140年)五月,金將兀術率十萬大軍,兵分四路,向河南各地大舉進兵,東京汴梁陷落,陳州淪于金軍之手。據(jù)《淮陽縣志》載:“紹興十年六月,金兀術入東京(今河南開封),淮寧(即陳州,今河南淮陽)知府李正民以城降金。岳飛遣部將張憲收復淮寧府,令統(tǒng)制趙秉淵知州事。金兵復圍淮寧,趙秉淵棄走。岳飛遣孫顯大破金兵于陳、蔡之間,李山、史貴、韓直敗金人于淮寧。”岳飛抓住時機,乘勝前進,遣張憲一舉收復陳州,取得了“陳州大捷”。

想來“陳州大捷”為后人之稱。宋徽宗宣和元年(1119年),陳州升淮寧府,屬京西北路,轄境相當于今周口市淮陽、沈丘、項城、商水等地。金復為陳州。因此,我腳下的這片土地,在南宋被稱為淮寧府,后被金人稱為陳州。南宋初年,岳家軍與金軍作戰(zhàn),數(shù)次收復淮寧府,可是在金軍的強烈攻勢下,淮寧府又一次次失陷。

我在《宋史·高宗本紀》中也讀到關于淮寧府的記載:紹興十年,六月二十日,岳飛派遣統(tǒng)制張憲大敗金將韓常,收復潁昌府,二十四日收復淮寧府。然,七月二十三日,金軍圍攻淮寧府,守將趙秉淵棄城南逃……紹興三十二年,三月十七日,金軍圍攻淮寧府,守將陳亨祖戰(zhàn)死。二十二日,金軍攻陷淮寧府,統(tǒng)領戴歸戰(zhàn)死。

兩宋之交,陳州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慘遭金人蹂躪,故,岳飛三復陳州為世人所銘記。后人為紀念岳飛,在太昊陵內(nèi)建岳忠武祠。

岳忠武祠主殿對面,靠著南墻,曾有秦檜、王氏、王俊、張俊、萬俟卨五人的跪像。如今,被世人唾罵拍打的跪像已然不在。搬走秦檜等人的跪像也好,少了塵世的喧囂,岳飛可以安安靜靜地坐在那兒。這里有人祖伏羲庇佑,他不孤單。

出岳忠武祠,看到“浩然正氣”的門楣時,驀然驚覺,岳忠武祠是承載中華民族浩然正氣之地,我的心情突然激動起來,不能自已。激濁揚清、弘揚清風正氣的是我,追求公平正義的是我,家國情懷、民族大義,歸根結底,我向往的、追求的不就是這天地間的浩然正氣嗎?

出了太昊陵的大門,想起杭州西湖忠烈祠王蘧常所撰的那副對聯(lián):奈何鐵馬金戈,僅爭得偏安局面;至今山光水色,猶照見一片丹心。

讀懂了岳飛,你就會明白,盡忠報國是血性,以身殉志偉丈夫,浩然正氣是中華民族歷經(jīng)磨難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源泉。

天地英雄氣,千秋尚凜然。

2025-01-17 芷蘭 1 1 周口日報 content_265577.html 1 天地英雄氣 /enpproperty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