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長征
參加工作后,我接觸到的第一份報紙就是《周口日報》,在報紙上能看新聞、賞圖片,從中學到不少知識,真是“一報在手知天下”。時間長了,心中難免會起波瀾,幻想著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在報紙上發(fā)表作品。
有目標就有動力,于是我開始寫作,不斷向《周口日報》投稿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1999年5月5日,《周口日報》刊發(fā)了我的第一篇稿件《老冢鎮(zhèn)春季綜治扎實有效》。當時,我激動得欣喜若狂、手舞足蹈,恨不能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在報紙上發(fā)表了稿件。隨后,我又在《周口日報》上發(fā)表了一些欄目稿件,和時任編輯程鵬經常電話溝通、交流。
在編輯的指導下,我的寫作水平逐漸提高,發(fā)稿數量增多。2008年和2010年,我兩次在周口日報社召開的表彰會上發(fā)言,暢談個人寫作心得。
報社的一位領導曾經說,能寫也能拍才是真正的通訊員。于是,我自費買了一部相機,這樣投稿就可以做到圖文并茂了。1999年9月,太康縣老冢鎮(zhèn)宣傳一批遵紀守法、尊老愛幼、勤勞致富的典型,我就想以圖片的形式把此事宣傳出去。我怕拍攝效果不理想,用了三十幾張膠片。我到周口日報社找到美編室的王映、孫安平編輯,她們選了幾幅照片留下,對我說:“你拍得太多了,有點浪費,以后要注意選取拍攝角度,盡量拍出精品……”那天,她們給我講了一些新聞攝影知識和技巧,讓我這個門外漢汲取了很多“營養(yǎng)”。從那以后,我本著經濟、節(jié)約的原則,要求自己精準拍攝。就這樣,我的一幅幅新聞圖片在《周口日報》上發(fā)表了。在2001年3月周口日報社的年度表彰會上,我被評為2000年度優(yōu)秀新聞攝影通訊員。時任美編室主任的田維國在表彰會上對我們這些獲獎的通訊員說:“獎勵給大家啥,我們費盡了心思,最后決定給每人發(fā)一個攝影包。這批攝影包今天早上才到周口,還冒著熱氣嘞……”
前段時間妻子收拾房間,發(fā)現(xiàn)柜頂放著一件東西,滿是灰塵,準備拿去扔掉。我忙制止,說:“這是周口日報社獎給我的攝影包,你沒看我用報紙包得嚴嚴實實的嗎?雖說表面有塵土,打開可是嶄新如初?!薄艾F(xiàn)在還用得著攝影包嗎?”妻子有點疑惑。“就是因為它太珍貴了,我一直沒舍得用。你不知道,當時有人愿意出200塊錢買這個攝影包,我都沒舍得賣。”我自豪地向妻子炫耀。
學無止境。我在寫新聞稿件和拍圖片的同時,又嘗試著寫文學稿,并多次在《周口日報》發(fā)表。2005年,我還被周口市作協(xié)吸收為會員了呢!2023年3月,“學習強國”周口學習平臺開展“向上生長的力量”主題征文活動,我的文章《荷花盛開別樣紅》榮獲一等獎。
時間如白駒過隙,從1995年3月我與《周口日報》相識、1999年5月我的第一篇稿件在《周口日報》上發(fā)表,到現(xiàn)在近30年時光轉瞬即逝,與周口報人打交道的點點滴滴猶在昨日,令人難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