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1月21日
第03版:鄲城新聞 PDF版

聾兒語訓中心:讓“十聾九啞”在這兒成為歷史

本報訊(記者 徐松) “叔……叔……好……”11月15日,在鄲城縣殘聯(lián)聾兒語訓中心,一名3歲的先天性耳聾女孩見到記者后開口說話。據(jù)悉,該中心十年如一日用愛澆灌一朵朵“殘缺的花朵”,累計讓360余名聽損孩子在這里學會了聆聽和說話。

汲冢鎮(zhèn)的小振(化名)出生后被篩查出先天性耳聾。從此,小振的家人帶著小振四處求醫(yī)。小振1歲左右時,家人給其裝上耳蝸,他開始對聲音有反應。但是,家人不懂如何語訓,小振1歲6個月時還不會說話。

“多虧現(xiàn)在的政策好,可以讓孩子享受到免費專業(yè)的康復訓練。經過1年多的聽力康復,俺孫兒會說話了,也能和小朋友一起唱歌、跳舞了?!?年多來,小振的奶奶每天陪著孩子訓練,聽到小振開口說話,老太太甭提多高興了。

“每當聽到孩子們叫我‘邵媽媽’,我感覺所有的付出都值了。先天性聾兒出生后就不會通過聽覺來辨別聲音,6歲之前是最佳語訓期,如果錯過最佳語訓期,聲帶僵硬甚至退化,最終說不出話來?!编惓强h殘聯(lián)聾兒語訓中心的負責人邵莉娜說,“十聾九啞”就是這樣形成的。在長期的工作生活中,邵莉娜摸索出克服“十聾九啞”的秘訣,并應用于實踐。

“從前,有一匹小馬,它想過河……”邵莉娜用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聲學強調引導著,小振一字一字地講述《小馬過河》的故事,雖然個別字發(fā)音不太準確,但是很流暢。大家紛紛鼓掌,表示鼓勵。

記者看到,在集訓室,語訓老師教學時總是坐在孩子們的正對面,讓孩子清楚地看到她的口型,一邊引導孩子看清她的動作,一邊字正腔圓地講述過程,每說一句話都要讓孩子們跟學一遍。在個訓室,語訓老師對孩子進行一對一訓練時,要求孩子的家長坐在旁邊陪學,并拿著語訓本記錄老師的每一個康復技巧,以便回家后仿照教學。每做一個動作,語訓老師都要先把孩子的視線“牽”到自己的教具上,然后說“吃飯、喝茶……”老師不厭其煩地教,孩子認真地學,家長認真地記,氣氛十分融洽。在老師們的長期耐心訓練下,“十聾九啞”在這兒成為歷史。

功夫不負有心人,聾兒也能添光彩。2023年,邵莉娜把6名聽障兒童送到河南省殘疾人體育中心進行免費訓練。在今年的省十四屆運動會暨第八屆殘疾人運動會上,張夢瑤、陳碩涵、丁顧飛、梁博4名聽障兒童與鄲城隊的陳營亮、王番予、牛詩語、張波等并肩作戰(zhàn),在乒乓球比賽中獲5枚金牌,在乒乓球和自行車比賽中獲6枚銀牌,在自行車比賽中獲銅牌1枚。

由于無私奉獻、熱心助殘成績突出,2016年,邵莉娜被國務院殘工委授予“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”稱號,2021年、2022年邵莉娜被評為“周口市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”。

2023-11-21 1 1 周口日報 content_218775.html 1 聾兒語訓中心:讓“十聾九啞”在這兒成為歷史 /enpproperty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