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大河網
2020-12-03
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,是黨向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訂立的一份“軍令狀”,也是一份莊嚴的“歷史契約”。新時代以來,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,全黨和全國人民經過幾年的艱苦決戰(zhàn),在2020年迎來決勝收官、兌現承諾的時刻。來到這一歷史里程碑面前,回望風雨兼程走過的路,很值得我們思考一個問題: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和實踐,對中國的歷史和未來,意味著什么,帶來什么啟示?
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既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上設立的一個階段性目標,又拓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途徑和布局
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近代以來,追求現代化的一個階段性目標。
毛澤東在1945年4月就提出一個口號,“為著中國的工業(yè)化和農業(yè)近代化而斗爭”。到1950年代中期以后,人們講得比較多的是實現工業(yè)化,把落后的農業(yè)國建設成為先進的工業(yè)國,進而提出實現“四個現代化”的戰(zhàn)略目標,即實現工業(yè)、農業(yè)、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。這個提法,至今保留在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》序言當中。
1978年進入歷史新時期的時候,在20世紀末“實現四個現代化”,是一個深入人心,把全國人民凝聚起來齊心協力搞經濟建設的口號。鄧小平1979年明確講:“能否實現四個現代化,決定著我們國家的命運、民族的命運?!薄吧鐣髁x現代化建設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政治,因為它代表著人民的最大的利益、最根本的利益?!?/p>
但怎樣實現“四個現代化”,實現什么樣的“四個現代化”,卻有一個逐步清晰起來的過程。
全國上下,最先明確的是,必須通過改革開放,解放和發(fā)展社會生產力,才能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(yè)。那么,我們要實現的“四個現代化”,究竟是一種什么模樣呢?通過到當時西方發(fā)達國家訪問參觀,特別是鄧小平到日本實地考察,明白了要達到西方國家那種現代化水平,需要更長的時間。于是在1979年提出我們要實現的“四個現代化”,是“中國式的現代化”。這年12月,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追問,你們“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”到底是什么樣一種狀態(tài)?鄧小平回答說:“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,而是‘小康之家’?!本唧w說,就是在20世紀末,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均達到一千美元,“同西方來比,也還是落后的。所以,我只能說,中國那時也還是一種小康狀態(tài)?!焙髞恚涍^反復調查和測算,中國確定在20世紀末達到人均國民生產總值800美元。這就是我們在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上“奔小康”的由來。
但這只是小康社會建設的認識起點。在20世紀末,中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,超過了800美元,但我們認為那時的小康還不全面,不平衡,于是開始調整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。同時,還認識到現代化其實是一個不斷探索、漸進積累的過程。
從1980年代開始,除了講經濟上的現代化外,還提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,兩手都要硬。到了1990年代,又覺得單是兩個文明還不夠,于是提出了物質文明、政治文明、精神文明三個文明。進入21世紀,再提出構建和諧社會,實際上就是社會文明。到2012年黨的十八大又增加了生態(tài)文明。
正是在改革開放不斷探索的行程中,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努力奮斗中,我們黨拓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理論和實踐,由此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、民主政治、先進文化、和諧社會和生態(tài)文明五大領域的現代化途徑,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(yè)的總體布局。
根據這個總布局,黨的十八大明確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,定位在經濟持續(xù)健康發(fā)展,人民民主不斷擴大,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,人民生活全面提高和生態(tài)文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這五個方面。2015年,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,習近平總書記又進一步提出,“全面小康,覆蓋的領域要全面,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。全面小康社會要求經濟更加發(fā)展、民主更加健全、科教更加進步、文化更加繁榮、社會更加和諧、人民生活更加殷實?!边@樣一來,中國要建成一個什么樣的全面小康社會,怎樣建成全面小康社會,就完善和明確了。
這一過程說明兩點:第一,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是在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,逐步明確和設立的一個階段性目標。第二,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和實踐,反過來又科學地回答了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,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個更長遠的歷史課題,由此拓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途徑和布局,揭示出近代以來,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現代化道路的本質特征。
從橫向上來看,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和實踐,拓展了發(fā)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,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(fā)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,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。
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和實踐,加深了人們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和理解,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(yōu)勢
在新時代,我們要回答的歷史課題是,堅持和發(fā)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、怎樣堅持和發(fā)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和實踐,就是從全面發(fā)展的角度,對這個歷史課題交上的一份示范答卷。
這個答卷的關鍵詞,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(fā)展思想。具體說來,小康社會是中國人民千年追求的夢想;建設小康社會,要依靠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奮斗才能實現;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必須讓全體中國人民共享改革開放的發(fā)展成果,必須得到人民認可,才算實現,才經得起歷史檢驗。
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和實踐,強調的不僅是“小康”,更重要、更難做到的是“全面”?!靶】怠敝v的是發(fā)展水平,“全面”講的是發(fā)展的平衡性、協調性、可持續(xù)性。講“全面”,就意味著除了“五位一體”的全面進步和發(fā)展外,還必須是覆蓋的區(qū)域要全面,實現城鄉(xiāng)區(qū)域共同的小康;覆蓋的人口要全面,實現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。千家萬戶都好,國家民族才能好;千家萬戶都小康,才算是中國人民的全面小康。
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,就這樣呼之而出:小康社會,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小康社會,必須走共同富裕的道路。于是,我們黨一直重視的扶貧減貧脫貧事業(yè),便成為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事關全局的戰(zhàn)略重點。扶貧減貧脫貧,既是發(fā)展問題,也是民生問題,更是體現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原則問題。
于是,脫貧攻堅戰(zhàn)打響了。打這場攻堅戰(zhàn)的理論和實踐邏輯,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說的:“沒有貧困地區(qū)的小康,沒有貧困人口的脫貧,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?!弊屫毨У貐^(qū)貧困人口,擺脫貧困,走共同富裕之路,事實上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“一個標志性指標”。2020年,中國所有的貧困縣全部摘帽,這無疑是“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”。
中國是全球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(fā)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國家,先后讓7億多人口擺脫貧困,完成全世界70%以上的減貧任務。這在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相比;如此大規(guī)模的減貧成就,世界上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在這樣短的時間里做得到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意味著在中國基本上擺脫了絕對貧困,以后要解決的是相對貧困問題。
我們黨是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升到社會主義本質的戰(zhàn)略高度來把握和推進的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“消除貧困、改善民生、實現共同富裕,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,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?!薄拔覀冏非蟮陌l(fā)展是造福人民的發(fā)展,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”。擺脫和消除絕對貧困,避免不平衡、不協調、不可持續(xù)的小康,走共同富裕的道路,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本質的特點,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點。從中可得出三條啟示。
第一,中國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,不是別的什么主義。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和實踐,加深了人們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和理解。
第二,一個絕不把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(qū)排除在外的小康,一個惠及全體14億人口,讓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普遍提高的小康,不僅為世界的減貧事業(yè)做出不可替代的貢獻,還無可辯駁地彰顯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(yōu)勢。
第三,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展示出社會主義的新境界,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(fā)生機,充滿活力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和實踐中,包含的公平正義的社會原則,人民至上的價值原則,以人民為中心的發(fā)展思想,不僅屬于中國,也是人類社會發(fā)展史上優(yōu)秀價值文明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和實踐,促進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,是中國人民迎來從站起來、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耀眼標志
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,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是我們現階段戰(zhàn)略目標,也是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關鍵一步”。
為什么說是“關鍵一步”?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,整體上體現為站起來、富起來、強起來的長期歷史過程,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,在復興路上承前啟后,迎來“從站起來、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”的重要標志。
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系,其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,蘊含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歷程當中。
從1840年被迫打開大門,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始,到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。這一百年的奮斗目標,是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,讓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“站起來”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,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趕上時代,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(fā)展,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實現民族復興,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。
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,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。這一百年的奮斗目標,是讓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“富起來”。2020年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時間節(jié)點,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。當然,只是“迎來”飛躍,還沒有完成。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表明當代中國趕上了20世紀下半葉開始的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(yè)革命,走上了大踏步趕上時代、引領時代發(fā)展的康莊大道,使中國從一個落后的農業(yè)國家,轉變成為工業(yè)化和信息化相互推動的國家,從而徹底擺脫了被開除“球籍”的危險。這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,開拓了光明的前景。而且,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本身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一個耀眼的階段性成果。
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,到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周年。這一百年的奮斗目標,就是逐步地“強起來”,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諧、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,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是實現這個目標的嶄新起點。未來行程的戰(zhàn)略安排是,經過15年左右的努力,基本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。說“基本上”,意思是還不充分。需要再用15年的時間,充分現代化,才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。實施這個戰(zhàn)略安排的歷史過程,相當程度上也是拓展、升華、發(fā)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理論和實踐的歷史過程。
站起來、富起來、強起來,在復興路上不是截然分開的,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替疊伸的奮斗過程。為站起來而奮斗的行程中,有富裕方面的追求和實踐,有能夠促進民族復興的積極因素和社會力量的成長積累;為富起來而奮斗的行程中,有進一步站起來和逐步強起來的表現;為強起來而奮斗的行程中,不僅有越來越“走近世界舞臺中央”從而更雄偉地站起來的含義,而且也是拓展富起來,升華富起來的過程。
因而,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是復興路上一段行程的成果,同時也為下一段行程奠定了厚實的路基。所謂承前啟后,就是這個意思。
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的。中國沒有走西方大國歷史上靠殖民掠奪和資本侵略而發(fā)展自身的老路。我們靠中國共產黨的卓越領導,靠堅持和發(fā)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,靠獨立自主、自力更生,靠改革開放、不斷創(chuàng)新,靠和平發(fā)展、合作共贏,讓自身發(fā)展起來,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使中華民族迎來從追趕時代、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歷史性進步。這些,足可以讓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、理論、制度、文化,產生堅定的自信。
[責任編輯:田青葉]
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